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5年起,全国范围内实施新一轮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调整方案。该政策旨在通过加大财税支持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同时推动社会公益事业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一、政策背景与核心调整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是我国长期推行的一项社会福利制度,主要通过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减免,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促进残疾人群体稳定就业。此次政策调整聚焦三大方向 1. 提高退税比例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达1.5%以上的,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退税额由原每人每年3万元提升至4.5万元; 2. 扩大覆盖范围新增对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定向扶持,安置残疾人比例达1%即可申请退税; 3. 简化申报流程推行“一站式”线上申报平台,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资料,审核周期缩短至15个工作日内。
二、政策执行细则与地方实践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实施细则,企业需满足以下条件方可申请退税 - 与残疾人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 - 残疾人实际在岗工作时间不低于6个月; - 企业需按月足额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
多地已结合区域特点推出配套措施。例如,某东部省份对吸纳残疾人就业的高新技术企业额外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某中部城市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年度安置人数排名前50的企业发放一次性补贴。
三、企业响应与社会效益 政策实施以来,企业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放残疾人就业退税金额超120亿元,同比增长28%,惠及企业数量突破5万家,新增残疾人就业岗位约12万个。 某制造企业负责人表示“退税政策大幅缓解了用工成本压力,企业通过增设无障碍设施、定制岗位培训等方式,帮助残疾人更好融入团队,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政策的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残疾人就业领域专家指出,稳定的就业不仅改善了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还减少了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数据显示,残疾人就业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可为国家财政节约相关补贴支出约8亿元。
四、争议与监管强化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部分地区仍存在“假用工、真退税”的违规现象。对此,国家税务总局强调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包括 - 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核验残疾人参保、考勤及工资发放记录; - 对虚假申报企业列入税收失信名单,追缴退税款并处以1-3倍罚款; - 鼓励公众通过“12366”热线举报违规行为,查实后给予奖励。
五、未来政策展望 业内人士分析,下一步政策或将聚焦两方面优化 1. 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残疾人就业需求,定期评估退税标准; 2. 行业差异化支持针对物流、电商等新兴领域开发适配岗位,推动残疾人就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多元化领域拓展。
此外,多地试点将残疾人就业与企业ESG(环境、社会、治理)评级挂钩,进一步引导资本向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企业倾斜。
结语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升级,既是国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也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的协同发力,我国残疾人就业正逐步从“保障型”向“发展型”转变,为构建包容性社会注入新动能。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