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全面落地 政企合力构建包容性就业环境
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全面落地 政企合力构建包容性就业环境


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残疾人就业安置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明确扩大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退税适用范围,并提高退税比例。该政策旨在通过税收杠杆激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推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助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目前,全国已有超20个省市出台配套细则,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政策升级覆盖范围扩大 优惠力度加码 根据新规,企业每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申请增值税即征即退,较此前标准提升30%。政策首次将灵活用工、劳务派遣等新型就业形态纳入认定范围,并将精神、智力类残疾人员纳入保障体系。同时,科技研发、文化创意等轻资产行业企业可凭残疾人工资单和社保记录直接申领退税,破解了传统制造业企业重资产认证的局限性。


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累计办理残疾人就业退税218亿元,同比增长45%,惠及企业23.8万家。某东部省份税务部门负责人透露,政策调整后单家企业年度最高退税额可达500万元,有效缓解了用人成本压力。


政企协同数字化申报平台上线 服务效能提升 为简化流程,国家税务总局开发的"残保通"税务服务系统于今年1月正式运行。该系统对接残疾人证件数据库、企业用工备案系统和银行支付系统,实现"身份自动核验-数据实时比对-退税智能审核"全链条管理。企业在线提交材料后,退税到账时间由原来的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


多地还创新推出"税务+残联"联合服务机制。例如,某中部城市设立残疾人用工服务专班,为企业提供岗位适配评估、无障碍设施改造咨询等12项增值服务。某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表示"通过政府提供的残疾人技能培训资源,我们成功将30名残疾员工培养为质检岗位技术骨干,既满足退税条件,更提升了生产效率。"


社会效应就业质量双提升 催生新型服务业态 政策激励下,残疾人就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25年统计显示,残疾人从事技术、管理等中高技能岗位比例达37%,较五年前提升21个百分点。特别是在数字经济领域,云客服、数据标注等居家就业岗位增长迅猛,某电商平台开发的残疾人专属客服系统已创造超2万个就业岗位。


社会福利机构监测发现,持续就业满3年的残疾人员工,家庭人均收入达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2%,较失业残疾人家庭高出41个百分点。某盲人按摩连锁品牌借助政策支持,三年内店面规模扩张5倍,形成标准化培训、就业、社保衔接的完整生态。


专家解读长效机制待完善 需防范执行偏差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但业内人士指出仍需关注潜在问题。部分小微企业反映,残疾人职业稳定性管理存在难度;个别地区出现虚构用工骗税案例。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建议建立"退税资金-就业质量"挂钩机制,将岗位留存率、技能培训投入等纳入考核指标。


中国残联相关负责人强调,2025年将重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运用大数据分析筛查异常退税企业,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体系,推动岗位匹配精准化。多部门联合开展的"春风助残"专项行动已启动,计划年内新增10万个适配性岗位。


展望未来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据悉,下一步政策将向两方面深化一方面研究将退税优惠延伸至残疾人自主创业领域,探索"企业+合作社"联合退税模式;另一方面推动央企、国企带头示范,要求其残疾人用工比例不低于2%,并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考核体系。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我国残疾人就业正从"安置型"向"发展型"转型升级,为构建包容性社会提供新动能。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