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释放政策红利助力社会融合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释放政策红利助力社会融合


近日,全国多个省市相继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通过加大退税力度、优化申报流程、扩大覆盖范围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我国在残疾人就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促进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升级退税比例动态调整 覆盖行业进一步拓宽 根据最新政策,企业聘用残疾人员工的比例与退税额度直接挂钩。例如,部分省份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占在职职工总数1.5%以上的,可按实际安置人数每人每年退还增值税限额提高至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比例超过2%的企业,还可叠加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与此同时,政策首次将互联网居家就业、文创设计等新兴业态纳入认定范围,从事线上客服、数据标注等工作的残疾人可被计入企业用工统计。


税务部门同步推出"一站式"申报平台,企业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残疾员工劳动合同、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后,系统可自动计算退税金额,审核周期由过去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日内。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政策透明度和执行效率的提升,让企业更有动力开发适合残疾人的岗位。"



成效初显企业用工结构优化 残疾人就业率稳步攀升 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全国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3%,其中制造业、服务业领域占比达68%。在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建立残疾人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开发定制化岗位。某汽车零部件企业通过改造生产线、引入辅助设备,使听障员工在质检岗位上的工作效率提升40%;某电商平台则为肢体残疾员工设计远程办公系统,实现客服团队30%岗位的无障碍就业。


地方残联联合职业院校开展的定向培训项目成效显著。以浙江省为例,2025年已开设人工智能数据训练、非遗手工艺等12个特色培训课程,参训残疾人就业转化率达82%,平均月收入较传统岗位提高1200元。这种"技能培训+岗位对接"的模式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长效机制构建就业生态圈 完善配套支持体系 政策制定部门强调,税收优惠仅是激励手段,建立可持续的残疾人就业生态体系才是核心目标。目前,北京、广州等地试点推行"残疾人就业服务包",包含无障碍环境改造补贴、心理辅导支持、雇主责任险优惠等配套措施。例如,企业进行坡道改造或采购特殊办公设备,最高可申请50%的成本补贴。


此外,跨部门协作机制持续深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残疾人就业指标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市场监管总局则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给予信用评级加分。专家指出,这种"政策引导-市场响应-社会支持"的三维模式,有效破解了以往残疾人就业中存在的岗位适配度低、职业发展通道缺失等难题。



挑战与展望数字化赋能精准匹配 缩小城乡差距成重点 尽管政策效果显著,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统计显示,东部地区残疾人就业率较中西部高出18个百分点,县域以下企业政策知晓率不足40%。对此,2025年政策重点将向县域经济倾斜,计划通过税收返还增量部分的30%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乡村助残就业项目。


数字化技术正在改变服务模式。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即将上线,利用大数据分析残疾人技能特征与企业需求,提供智能岗位推荐。试点地区还探索"云工场"模式,残疾人可通过共享平台承接跨区域企业的设计、编程等分包业务,突破地域限制实现灵活就业。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需进一步加强政策衔接性,推动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与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深度融合。随着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和社会观念的转变,残疾人就业正从"保障性安置"向"价值共创"阶段跨越,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全文共约1250字)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