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新政 惠企助残政策成效初显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新政 惠企助残政策成效初显

近日,全国多个省市陆续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安置退税政策的实施细则,通过税收优惠与财政支持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据相关部门统计,2025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过1.2万家企业申请残疾人就业退税,累计减免税额达8.6亿元,残疾人新增就业岗位同比提升17%。这一政策的深化落地,标志着我国在残疾人权益保障与就业扶持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政策背景制度优化推动社会共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增值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达规定比例后,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2025年起,多地进一步细化政策标准,例如将退税比例与企业实际安置残疾人数量动态挂钩,并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员工的企业给予阶梯式奖励。 以某沿海经济大省为例,新规明确企业每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可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折算为年度退税额;若残疾人占在职职工比例超过1.5%,超出部分每人额外增加10%退税额度。政策实施后,该省首批申报企业平均退税额度较往年增长23%。


实施路径数字化申报提升服务效率 为降低企业申请门槛,各地税务部门联合残联搭建“线上+线下”协同服务平台。企业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提交残疾人用工合同、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系统自动核算退税额度并反馈审核结果,办理周期从原先的30个工作日缩短至10日内。同时,部分城市试点“数据共享核验”机制,残联就业信息与税务系统实时对接,避免企业重复提交证明材料。 某制造业企业负责人表示“新政策不仅减轻了用工成本,全程网办的模式也节省了大量人力投入。今年我们计划新增5个适配残疾人的技术岗位。”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通过线上渠道完成的退税申请占比达89%,较去年同期增长41%。


社会效应多元就业模式拓宽发展空间 政策激励下,企业开发残疾人岗位的积极性显著提升。除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外,互联网客服、数据分析、文创设计等新兴领域逐步成为残疾人就业新方向。某科技园区联合公益组织开设“无障碍职场改造计划”,为听障、视障员工配备智能辅助设备,并通过定制化培训帮助其适应技术岗位需求。 此外,多地探索“集中就业+分散安置”结合模式。残疾人福利企业继续享受全额退税的同时,普通企业每新增一名残疾人员工可获得额外补贴。这种差异化设计既保障了特殊企业的生存空间,也推动残疾人更深度融入主流就业市场。截至2025年4月,全国残疾人就业总数突破960万人,其中分散就业比例首次超过60%。


争议与挑战监管机制亟待完善 尽管政策成效显著,部分地区仍存在企业“虚假用工”“挂靠社保”等违规现象。对此,多部门联合启动专项核查行动,通过比对工资流水、考勤记录与退税数据,近两年累计追回违规退税资金3200万元。专家建议,需建立跨部门动态监测系统,将企业信用评级与退税资格挂钩,同时加强对残疾人就业质量的跟踪评估。 另一方面,部分中小微企业反映政策适配性不足。例如,现行标准要求企业必须为残疾人缴纳完整“五险一金”,但部分灵活就业形式难以满足条件。对此,浙江、广东等地已试点“弹性参保”方案,允许按实际用工时长分段计算社保缴纳期限。


未来展望政策联动构建长效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需与其他社会保障措施形成合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研究残疾人职业培训补贴与企业退税额度挂钩机制,鼓励企业参与技能提升项目。同时,北京、上海等地探索“退税资金再投入”模式,要求企业将部分退税收益用于 workplace无障碍改造,形成“政策支持—企业投入—就业改善”的良性循环。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委员会专家在近期调研中指出,中国通过财税杠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实践,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随着政策体系的持续完善,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路径将更加畅通。


(本文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地方财政公开报告)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