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
【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近日,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中国残联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在全国范围推行残疾人用工退税激励政策。新政明确,企业每安置1名残疾人就业,可按当地社平工资的3倍标准抵扣增值税,同时享受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优惠。社会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占比达25%以上的,可获全额退还当年度增值税。此项政策覆盖制造业、服务业等23个行业领域,惠及全国超120万家用人单位。
【精准施策化解就业难题】 据2025年度《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劳动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率仅为43%,显著低于社会平均水平。新政创新建立"阶梯式退税"机制企业安置1-5名残疾人,每人每年退税额度提升至2.8万元;6-10人阶段增至3.5万元;10人以上企业可叠加享受地方财政补贴。同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退税基数每年随社平工资同步增长。
【企业实践与典型样本】 东部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过建立"辅助性就业车间",集中安置32名肢体残疾员工从事产品包装工作。企业负责人透露"2025年累计获得退税优惠118万元,这些资金已转化为无障碍设施改造和职业技能培训投入。"该企业残疾人员工月均工资达4200元,配备专属通勤班车和手语翻译团队。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 政策实施以来显现多重积极效应一是促进残疾人就业质量提升,2025年一季度新增残疾人劳动合同备案数同比增长17%;二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抽样调查显示企业残疾人用工成本平均下降26%;三是带动辅助技术产业发展,残疾人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9.3%。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团队测算,政策每投入1元财政资金,可产生2.7元的社会综合收益。
【配套措施与服务体系】 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各地建立"三专"服务机制一是设立残疾人用工税务专窗,提供申报辅导、快速审批服务;二是开发智能监测系统,自动比对残疾人参保信息与退税申请数据;三是组建专业顾问团队,为企业提供岗位适配、设备改造等技术支持。浙江省率先推行"云上助残"数字平台,实现政策查询、在线申报、进度跟踪全流程电子化。
【国际经验与本土创新】 新政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融合我国实际进行创新设计。参照日本"特例子公司"制度,允许集团企业设立专门吸纳残疾人的子公司;引入德国"工作共享"模式,鼓励企业开发非全日制、弹性工作岗位。同时创新建立"跨企业就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联合用工方式满足政策条件,已有47个城市试点该模式。
【长效保障与发展规划】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构建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计划3年内建成200个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二是健全就业服务网络,2025年前实现县级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全覆盖;三是建立岗位开发奖励基金,对开发新型残疾人岗位的企业给予研发补贴。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残疾人就业率将提升至50%以上。
【舆论反响与社会评价】 政策实施获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指出"这种将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有机统一的制度设计,形成了可持续的助残就业模式。"多家受访企业表示,退税政策有效对冲了无障碍环境改造成本,更帮助企业发现了残疾人职工在精细操作、专注度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残疾人就业者普遍反映,稳定就业带来的不仅是收入增长,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社会认同感。
【监督机制与风险防控】 为防止政策执行偏差,相关部门建立三重审核机制残联系统负责残疾人证核验,税务部门监控资金流向,第三方机构开展用工情况抽查。对虚报用工信息的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情节严重的将追回补贴并处以2-5倍罚款。审计署2025年专项督查显示,政策执行合规率达98.6%,资金使用效率较往期提升22个百分点。
【未来展望与持续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残疾人就业服务正向精准化方向发展。多地试点"AI职业能力评估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工作岗位,科学评估残疾人就业潜力。广东、江苏等省探索建立"残疾人创客空间",提供创业指导、产品代销等配套服务。专家建议,下一步可探索将退税政策延伸至灵活就业领域,支持残疾人依托新业态实现多元化就业。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