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达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蚕宝贝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4000-135-610
内页大图
首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激发企业帮扶积极性
多地出台残疾人就业退税新政 激发企业帮扶积极性


政策背景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保障残疾人就业权益的总体部署,近期全国多个省市相继推出针对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工的退税优惠政策。该政策以税收减免为核心激励手段,旨在通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鼓励更多市场主体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就业机会,进一步推动社会公益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政策核心 根据最新发布的实施细则,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依据实际安置残疾人的数量及比例,申请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退抵优惠。例如,某省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占在职职工总数比例超过1.5%但未达25%的,按每人每年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4倍计算退税额;比例超过25%的,超出部分退税额提高至6倍。此外,政策还明确了“动态调整”机制,退税额标准将随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同步更新,确保激励力度与实际用工成本相匹配。


覆盖范围扩大,申报流程简化 与以往政策相比,此次调整进一步扩大了适用企业类型。除传统制造业、服务业外,新经济领域企业如互联网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等也被纳入支持范围。同时,多地税务部门推出“一站式”线上申报系统,企业仅需提交残疾人就业证明、社保缴纳记录等基础材料,审核周期压缩至15个工作日内,有效提升了政策落地效率。


实施成效初显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国已有超2.3万家企业申请残疾人就业退税,累计退税额达18.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4%。政策红利直接带动残疾人新增就业岗位5.6万个,其中高技术岗位占比提升至21%,包括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领域。某东部省份残联负责人表示“退税政策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压力,更推动了残疾人职业培训体系的完善,形成‘就业—技能提升—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企业案例 某制造业企业通过优化生产线,为听障员工设计可视化操作指引,近两年累计招聘残疾人职工127名,占员工总数的19%。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按政策每年可退税约200万元,这些资金被用于改造无障碍设施和购买辅助设备,既履行了社会责任,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类似的案例在多地涌现,部分企业甚至将残疾人就业纳入ESG(环境、社会与治理)目标,形成长期规划。


社会效益叠加 政策的溢出效应逐步显现。一方面,残疾人就业率提升直接减轻了社会保障支出压力。某研究机构测算显示,每新增一名残疾人稳定就业,年均减少财政补助支出约1.2万元。另一方面,残疾人群体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推动康复器械、无障碍服务等产业扩容。2023年第二季度,辅助器具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22%,相关产业链新增就业岗位超8000个。


未来政策优化方向 尽管成效显著,部分问题仍需关注。例如,中小微企业对政策知晓率较低,偏远地区申报便利性有待提升。对此,相关部门计划从三方面完善政策一是建立“税务—残联—人社”数据共享平台,自动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定向推送政策;二是开展“就业退税+技能培训”组合式帮扶,鼓励企业将退税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升级;三是试点“跨区域用工退税”机制,允许集团型企业合并计算多地残疾人用工比例。


专家解读 多位公共政策学者指出,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实现了“经济账”与“社会账”的平衡。从国际经验看,此类政策需长期持续才能形成稳定的社会预期。建议未来进一步细化行业差异化标准,例如对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更高退税率,对高科技企业增设技术适配奖励,从而最大化政策效能。


结语 残疾人就业退税政策的深化实施,标志着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向“造血式”帮扶转型迈出关键一步。随着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更多残疾人将通过就业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也将在此过程中发掘特殊人才优势,最终构建更具包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客服号 13826090699
客服号 13826090699
快手号3518078146
快手号3518078146
抖音号 53748735271
抖音号 53748735271

广州数据中心:广州市天河区岑村商务综合楼322.323

深圳运营地址:深圳市福海街道彤鑫科技大厦B栋506